西南金融

养老金融

  • 中国养老产业金融:发展现状、国际经验借鉴与推进路径

    朱文佩;周宇轩;

    养老产业金融作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撑。随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需求的多样化转变,发展养老产业金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新时代以来,我国养老产业金融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仍面临专项支持政策空缺、中小养老企业融资难、支持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创新型金融工具缺乏等困境。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养老产业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优化养老产业金融发展环境、创新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工具、鼓励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养老服务消费能力提升的物质基础这五方面提出我国养老产业金融未来发展路径。

    2025年01期 No.522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 我国智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朱春华;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抚养比逐步提升,而护理资源及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的落实。本文在梳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情况及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金融支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路径,建议从完善产业融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全力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能力、运用金融科技赋能智慧养老产业等方面入手,推动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1期 No.522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观察思考

  • 资源异质性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适配逻辑研究

    李立清;彭德顺;

    推动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同社区资源禀赋异质性程度的不断加深,客观上要求采用适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来适配资源异质性的社区场域,提高社区资源配置效率,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本文基于重庆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典型案例,以社区资源禀赋为视角,通过对不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实践的调查,探究资源异质性下社区医养结合的适配逻辑。研究发现,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行为和效果取决于社区所采用的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且不同模式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及资源配置场景上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最终呈现出不同的服务效果。此外,由于社区资源的异质性,不同类型的社区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也具有差异性的关系结构与运作逻辑。社区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与社区场域的良性互动需要遵循一定的适配逻辑,由多元主体探索形成的医养结合模式需要与社区资源禀赋构成的支持网络相适配。

    2025年01期 No.522 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
  • 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比较和中国对接建议——基于RCEP、CPTPP和DEPA的分析

    王少辉;王方宏;刘刚;张贝尔;

    发展数字贸易需要对接数字贸易国际规则,RCEP、CPTPP、DEPA作为数字贸易主流规则,由于主导国家和成员国数字经济水平不同且各有特色,在核心议题上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我国虽已初步构建起包括国内立法、试点区域开放政策、参与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数字治理国际倡议的数字治理体系,但与数字贸易主流规则相比仍存在差异,影响了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和数字治理话语权。对接高标准数字贸易国际规则,RCEP可作为参与构建全球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的基础;申请加入CPTPP可作为提升在更大范围、更高标准内参与数字贸易规则的重要途径;DEPA可作为参与构建全球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优先推进加入进程。以自贸区(港)为制度型试验区,充分考量与CPTPP、DEPA在关键规则条款上存在的差异,统筹开放与安全,实现高标准对接。

    2025年01期 No.522 3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资本市场

  • 私募股权投资驱动企业绿色创新:作用机制与政策建议

    黄文礼;王志成;梁雨辰;许跃龄;

    “双碳”目标下,企业能否实现绿色化转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用市场化的机制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从而突破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2009—2022年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的数量、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私募股权投资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轻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发挥监督参与效应及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四种路径实现;私募股权投资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中更为显著,且本土背景、联合投资和高持股比例的私募股权投资驱动效应更强。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环境规制外生冲击下新《环保法》实施与私募股权投资的联动效应,并验证了私募股权投资能够通过驱动绿色创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表现。最后,本文提出要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资本退出机制和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来加大对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培育力度,进一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建议。

    2025年01期 No.522 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 风险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分析及经验证据

    郝海霞;张旭娜;田瑶;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壮大耐心资本,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影响会因地理区位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东部地区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升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科技人才注意力和产业集聚水平会均强化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影响,而金融监管程度则会削弱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验证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为VC助力活跃资本市场、发挥经济发展助推器的重要支撑作用提供经验支撑与政策借鉴。

    2025年01期 No.522 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乡村振兴

  • 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机制:理论体系、驱动路径与适配组态

    唐欣;谢诗蕾;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理论体系;其次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63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样本,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驱动路径;最后基于QCA方法解析了样本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数字化能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渠道效应,农业绿色生产在乡村产业运营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规制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而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绿色发展在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进程中缺一不可,有四种有效催生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即产业增速型、要素提质型、全面优化型、科技助推型。

    2025年01期 No.522 8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4K]
  • 嵌入式金融在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及创新路径研究

    陈游;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不均衡和碎片化问题,农业生产环节融资困境突出。农户和农业企业面临贷款难、成本高、期限不匹配等问题,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也有特定金融服务需求与特殊性。嵌入式金融作为创新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途径。本文探讨了嵌入式金融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及其创新模式,并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发现,嵌入式金融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农业合作社与小额信贷结合、移动支付技术应用,以及数据驱动的信贷评估模型创新,为农产品供应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然而,风险控制、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和农户接受度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对嵌入式金融服务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

    2025年01期 No.522 9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