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金融

理论探讨

  • 人口老龄化、价格水平与货币政策

    郝威亚;张瑞恒;赵一凡;

    本文探讨人口老龄化的通缩效应及其对货币政策调控空间的约束。本文认为:老龄化使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水平降低,并将拉低投资乘数,从而降低全社会总需求,拉低一般物价水平;同时,人口老龄化将拉低均衡实际利率,与通缩效应共同作用,降低名义利率水平,压缩货币政策空间。为检验以上观点,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存在通缩效应;对消费水平的抑制是老龄化通缩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人口老龄化对实际利率造成负向影响,约束货币政策调控空间。此外,本文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研究发现: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在职家庭与退休家庭的消费都有所降低,且对投资与政府购买造成负向冲击,形成通缩效应;受零利率下限的约束,货币政策空间受到压缩;反事实模拟发现,削弱通胀关注型货币政策将扩大货币政策应对空间,通缩效应减缓,但社会福利损失进一步增大;加强通胀关注型货币政策的效果与之相反。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25年05期 No.526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6K]
  • 效率驱动与政策协同——科技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

    张浩;庞凯;刘可;樊继达;

    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科技金融效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政府作用的协同效应。通过构建包含新质生产力特征及实体要素在内的测度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分析、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效率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正向驱动作用,政府科技投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中介作用,形成“市场驱动—政策响应—创新转化”的协同机制;政府科技投入强度存在非线性协同特征,当突破特定阈值时,科技金融效率的促进效应显著增强,表明政策支持需跨越“吸收能力临界值”以释放创新乘数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中美典型案例比较,提出构建效率导向的科技金融制度、优化政府投入动态调控机制及推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等政策建议,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No.526 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观察思考

  • 新质生产力驱动外贸竞争力跃迁:逻辑链条与实践进程

    杨子璇;蒋先玲;余煌;

    对外贸易发展归根结底是国际竞争力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赢得国际贸易竞争战略主动权的现实需要。其逻辑理路具体表现为: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和创造贸易增量以聚合升级对外贸易传统优势,同时通过规模经济和动态创新以激发培植对外贸易新优势。其实践进路应为:集中力量发展核心技术,树立中国优质品牌形象,增强发展韧性稳定性,构建对外贸易多元格局,引导国际贸易普惠公正发展。综合性的举措与路径将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繁荣与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将促进国际贸易环境的公平、普惠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2025年05期 No.526 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思考——基于“小巨人”企业全量分析及国际经验借鉴

    余萍;

    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集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位于我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金字塔头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速度快且成长表现较稳定、盈利能力佳、科技创新能力强,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集中度高、资金持续投入压力大、面临新一轮关税进出口风险以及高端技能人才缺乏等问题与挑战。本文通过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起源背景、认定流程和标准、全量发展特征和现状的系统梳理,以及对国内外类似企业的相关支持政策的分析,提出强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政策支持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总结出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培育等方面的相关思考及建议,以期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助力。

    2025年05期 No.526 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7K]

金融市场

  • 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新趋势及启示

    秦敏花;蔡胜勋;

    近年来,全球地缘冲突升级,保护主义蔓延,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市场交易持续大幅增加;市场结构出现新的变化,期权和金融衍生品异军突起;新兴市场国家的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衍生品市场的品种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加速发展;投资者趋于多元化;监管日趋严格。密切追踪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动态,借鉴其成熟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将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发展期权和金融衍生品,补足市场短板,积极推进我国衍生品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大品种创新力度,吸引多元化的投资者,探索技术创新在衍生品市场的应用,强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等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衍生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2025年05期 No.526 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绿色经济

  • 厚德方能行稳致远:ESG表现与企业韧性

    胡玲;陈昭;刘子茗;

    VUCA时代,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中提高韧性,成为企业存续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选用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绿色创新、融资约束和内部控制三个角度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ESG表现卓越的企业展现出更强的企业韧性,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发现,ESG表现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绿色创新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行业环境污染指数以及企业环境信息质量异质性条件下,ESG对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具有非对称性。本文明确了ESG表现与企业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厚德”经营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仅为企业实施ESG战略提供了动力,也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05期 No.526 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 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挑战与建议

    张芳;

    绿色消费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契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消费,对新时期提振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绿色消费得到较好发展,但相较于整体消费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绿色消费的发展需要生产端、消费端和政策端协同配合。本文剖析了绿色消费的内涵与特征,梳理了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分析绿色消费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同时在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2025年05期 No.526 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金融支持农业生态补偿的机制、模式与路径——基于四川省实践

    蒋瑛;肖康隆;

    农业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领域,是推动农业生产过程中外溢效应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本文从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和契约激励四个方面揭示了金融支持农业生态补偿的作用机制,梳理了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生态补偿的发展情况,并基于四川省实践分析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生态补偿存在的补偿主体不清晰、补偿标准不明确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借鉴美国湿地缓解银行、加拿大锡姆科湖流域生态交易市场和欧盟全产业链生态认证体系等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明晰农业生态产品产权、科学界定补偿标准、培育农业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农业生态补偿高质量发展,为全球金融支持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中国方案。

    2025年05期 No.526 9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9K]
  • 下载本期数据